马永生委员:加快氢能产业发展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

文章正文
2021-03-09 04:35

“开局十四五·代表委员说”系列报道马永生委员:加快氢能产业发展 保障国家能源安全

2021年03月04日15:41 | 来源:人民网

小字号

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 (记者杜燕飞、毕磊)“目前,我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,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、市场推广阶段,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。”2021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化总经理、党组副书记马永生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,在顶层设计、核心技术攻关、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”

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化总经理、党组副书记马永生。受访者供图

今年是“十四五”开局之年,《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?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》强调,要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。降低碳排放强度,支持有条件的地方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,制定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行动方案。

“氢能作为二次能源,具有来源多样、终端零排、用途广泛等优势,在世界能源舞台上的作用越来越重要。大力发展氢能对保障我国能源安全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意义重大。”马永生告诉记者。

据国际氢能理事会预测,到2050年,氢能将满足全球18%的终端用能需求,减少CO2排放60亿吨。据中国氢能联盟预计,到2050年,我国氢气需求量接近6000万吨,可减排7亿吨CO2。

记者了解到,2020年以来,我国先后印发《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》《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》,各地积极出台配套规划和政策,推动氢能研发、制备、储运和应用链条不断完善。截至2020年底,我国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7352辆,建成加氢站128座,投入运营101座,仅次于日本,位居全球第二。

“目前,我国在副产氢纯化等技术上取得了一些进展,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,供氢规模和燃料电池汽车总量仍然很小。”马永生表示,我国氢能产业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。

他进一步解释说,一是缺乏国家层面总体统筹和顶层设计,已出现产业雷同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苗头。二是在液态储氢等核心技术、高端材料、装备制造方面存在“卡脖子”风险。三是氢能管理体系尚未建立,行业标准、技术路线需要进一步探索研究。四是当前“绿氢”成本高,经济性利用较为困难。

对此,马永生建议:一是加强氢能产业顶层设计。坚持绿氢原则,重点围绕氢能交通、绿氢化工产业,超前加大高纯氢制备、加氢站、氢气储运设施、氢燃料电池等基础设施布局。

二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。围绕氢能全产业链产学研联合攻关,探索并推动氢能从制取、储运到应用全产业链技术提升和突破,尽快赶超国际先进水平。

三是加强标准体系制定。氢能全产业链管理涉及国家11个部委,需统筹推动,建立完整、先进的全产业链氢能规范标准。

四是加强产业政策扶持。明确财政、税收等多方面政策支持标准和支持时限,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。

(责编:李源、高雷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推荐阅读 马永生委员:加快氢能产业发展 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 (记者杜燕飞、毕磊)“目前,我国在氢能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,但氢能产业总体尚处于试点示范、市场推广阶段,长远发展还面临一些难点。”2021年全国两会开幕之际,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国石化总经理、党组副书记马永生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表示,“建议加快氢能产业发展,在顶层设计、核心技术攻关、标准体系制定和产业政策扶持上加大力度,保障国家能源安全。… “十三五”时期中央财政累计安排9316亿元 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 人民网北京3月4日电 (记者王震)记者从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获悉,“十三五”时期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9316亿元,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。一、着力“保基本”,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从2016年起建立健全城乡统一、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,实现相关教育经费随学生流动可携带。…

相关新闻

推动氢能与电能互补支撑,广州定了个“小目标”

打造“中国氢谷”济南绘就“路线图” 2022年氢能产业年产值力争突破100亿元

氢能迈入快速发展战略机遇期 八位院士专家探讨氢能产业

以大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 哈尔滨加快推进168个产业项目

天津港保税区计划两年建设6座加氢站

德国大力发展氢经济

总投资10亿美元氢能源项目在嘉兴开工

全国人大代表石玉东:加强氢能立法顶层设计 促进清洁能源高效利用

国家能源集团入选国际氢能委员会首届董事会

我国将加快数字基础设施核心技术攻关

客户端下载

人民日报

人民网+

手机人民网

领导留言板

人民视频

人民智云

人民智作

文章评论